近期在社媒上,不少持有红利低波基金的网友纷纷分享自己的投资经历,字里行间满是困惑与焦虑。
有人表示,自己眼睁睁看着自己持有的红利低波基金,收益率从红色变成了绿色……还有人提到,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坚持定投红利低波产品,半年过去后,不仅没看到预期的盈利,账户反而处于亏损状态。
这些真实的投资经历,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质疑:当初被众人看好、被誉为 “稳健投资利器”的红利低波,如今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用看债券的眼光看红利低波产品
红利低波基金的核心投资方向,是市场中具备高股息率且价格波动较低的上市公司股票,也就是常说的“高息股”。这类股票多集中在与宏观经济周期关联度较低、经营业绩相对稳定的领域,比如银行板块中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能源行业中的中国神华、中国石化,以及公用事业板块的长江电力等。
以公用事业板块为例,电力企业由于承担着保障社会基础能源供应的职责,其经营受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较小,盈利稳定性较强,因此有能力持续向股东派发股息;而银行板块中的头部机构,凭借庞大的资产规模和稳定的利息收入,也能够长期实施高比例分红,这些都成为红利低波基金重点配置的标的。
红利低波基金的收益来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上市公司持续派发的股息分红,二是股票价格波动带来的资本利得。与其他侧重资本利得的权益类基金不同,红利低波基金更依赖稳定的股息收益。
由于其持仓的高息股经营稳定、分红政策连续,投资者每年都能获得相对固定的股息回报,这部分收益就像是债券的利息收入。而股票价格的低波动性,又使得基金净值不会出现大幅震荡,进一步降低了投资风险。这种“稳定分红+低波动” 的特性,让红利低波基金的投资逻辑与“永续债券”十分相似。
永续债券没有到期日,投资者可长期获得固定利息。红利低波基金则通过长期持有高息股,让投资者持续享受股息分红,同时规避了短期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形成了一种“类固定收益”的投资体验。
利率与市场环境的双重影响
既然红利低波基金的逻辑类似永续债券,那么其收益表现自然也会债券一样受市场利率制约。
在债券市场中,市场利率与债券收益呈反向关系,红利低波基金也基本遵循这一规律。当市场利率下行时,高股息品种的吸引力上升,资金流入推动价格上涨;反之若利率企稳或上行,其性价比可能相对减弱。近期随着市场利率逐渐稳定,加之股市整体行情回暖,部分短期资金从红利低波产品中流出,转而追求更高弹性的成长型资产,这直接导致了该类基金短期内收益表现不佳。
正因为这样的特性,红利低波策略往往在牛市行情中显得“涨不动”。当市场进入快速上升阶段,它的表现可能不及主流指数或热门赛道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策略失效,而是其风格与市场阶段之间的不匹配。
历史数据表明,红利低波策略在完整经济周期中往往能提供较为稳定的回报,尤其在震荡或下行时,其能获得8%左右的收益率,而长期持有的平均收益率在4%-5%。
因此,对于选择红利低波的投资者来说,关键是要耐得住寂寞、保持长期持有的心态。这类产品不适合用来做短期博弈,而是应作为资产配置中追求稳定现金流、降低整体波动的重要部分。只有拉长投资周期,忽略短期市场风格的变化,才能真正享受到分红复利与低波防御所带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