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年出生的肖彬,脸上依然没有褪去婴儿肥,圆圆脸搭配俏皮的短发,在一众长发锥子脸的网络女主播中显得很特别。中超2015 赛季刚刚结束,跟踪报道上港队多时,肖彬以为终于可以稍稍休息一下,但是马上又要去采访今年的上海马拉松赛了。“主播生活真的有那么美好吗?”肖彬笑着说。
一位不是球迷的体育主播
肖彬并不是从小迷恋荧幕的女孩,踏上主播这条路也是一种缘分。高中时代的肖彬学习成绩中上,为了争取更好的学校,她决定变身“特长生”为自己增加筹码。虽然没有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的童子功,但是这个四川妹有着甜美的长相、顺溜的口条和开朗的个性,于是她选择了播音主持这个专长。经过短期特别训练,肖彬果然得到了上海戏剧学院老师的青睐,负笈上海。毕业前夕,她来到PPTV聚力实习,并最后留在这里工作。
身为PPTV 聚力的花旦之一,肖彬却并不十分热爱运动,“即使已经做了一年多的体育主播,我还不觉得自己能算得上是球迷”。从对体育行业一无所知到可以顺利地直播比赛,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直播比赛是件想想都觉得紧张的事,但是肖彬说“日子久了就适应了”,最大的压力来源还是粉丝的反应。刚开始工作时,她曾经读到这样一条微博留言:“肖彬,你这半年都干嘛去了,怎么还是不懂球呀?”于是大量补课成为她工作的常态。肖彬说,主持比赛直播时总有资深的体育评论员来与她搭档,自己只不过是插科打诨的角色。但是为了插科打诨的质感,她要事先做好百倍的功课。“至少要把比赛双方的上一轮比赛都看一遍,最起码要熟悉赛场上每一位球员,然后才谈得上战略战术。”
另一个难点是现场连线,行话叫作“出单边”。作为圈里的新人,每次在采访时遇见大媒体的资深体育记者,肖彬总忍不住凑过去偷师。“我一开始只能问问运动员的感想和体会,可是老辣的记者不仅能抓住要害的问题,还可以不时去追问。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沉淀。”
深入网络时代
虽然观众只认识她的主播身份,但是肖彬的工作内容其实很丰富,从前期策划到采访撰稿、进棚录制,再到后期加工,她可谓无所不能。肖彬说:“这些技能很多都不是由学校里的老师教的,是我在工作的过程中被激励着去学的。”她坦言,网络主播的确吃的是青春饭,现在多一些工作积累也是为将来打开后路,逐渐向幕后转型是她远期的职业规划。
作为科班出身的主持人,也许很多人梦想中的工作状态是在光鲜的电视台摄影棚中,凭三寸不烂之舌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舍此别无他顾。然而现实是骨感的,如今已经越来越难找到单纯只做节目主持的岗位,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和灵活多样的工作模式向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行们有时候难免会流露出失落感,肖彬无奈又认命地接受了考验。她住在离公司很近的地方,除了外出采访,她每天都有固定的上班时间,大部分时候是坐在制作间里面对着电脑剪片子。她说:“上戏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风格与其他传媒大学有所不同,更注重学生的全方位策划和执行能力,以及对节目的整体把握。”这与网络视频平台的工作模式不谋而合,大量的琐屑杂事要亲力亲为,工作有时候很寂寞,但现实就是这样。
网络平台的工作量虽然是大了些,但是可以让肖彬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逗趣个性。她说:“我还从来没有正襟危坐、对着提示器念过稿子。”她担纲主持的招牌原创节目《体育切克闹》至今已经播出了160 多集,从题材的选择到录制的风格都非常生活化和娱乐化,深受观众欢迎。
“月光”也有美好生活
网络主播在他人眼里似乎是个很赚钱的职业,但是肖彬不这么认为。除了公司的薪水,她没有开辟其他的进项,在粉丝经济盛行的主播圈,她却从没有变现观众对自己的喜爱。肖彬当然也有相当一批拥趸,但是她与粉丝的互动主要还只在于微博留言。由于没有太花心思去经营微博,也不主动投粉丝之所好,她至今只积累了6000 多个关注者。微博里没有太多美丽的自拍照,大部分内容是在分享自己的工作状态“: 等车写稿,坐着写稿,站着写稿……躺着睡觉!”
虽然收入不太多,作为一个达观的90 后,她的理财观念很潇洒,该花就花决不心疼,用有限的收入点亮生活,结果是肖彬沦为了月光族。“在这个怎么样都好看的年纪里,为什么不多加善待自己?把钱省下来做什么呢,难道是要留给老去的自己吗?”她说,“每个月交交房租,吃饭坐车,再买点东西,薪水就这样没了。”
为了强制自己存钱,肖彬曾经向妈妈提议买辆车,让家里帮忙提供首付款,然后每月由自己来还贷,但是一想到省钱的麻烦和辛苦,最终还是作罢。
平日里的空闲时光,肖彬除了逛街,有时候也画画,“总之是想办法让自己静下来,我曾经画到美术八级,有一天我突然决定要重新捡起来,自学到十级”。于是她马上买了书和画具来,画了几天后又撂到一边。
除了坚持工作的专业性,肖彬不会再给自己硬加任务,再没有什么非如此不可,就这样自然率性而活。
记者点评:
伴随着大众体育消费需求的高涨,体育产业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传统电视台体育频道开始转型,网络视频平台也加入了体育直播等体育节目的竞争,为体育节目的娱乐化营销开疆辟土。这个过程的典型产物便是一批美丽的体育女主播。
她们要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闲暇时卸下了白领面具的都市宅男。体育节目的消费者以男性居多,而在营销中却以女性主播为号召,这一格局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于是市场要求这些女孩必须年轻、漂亮又可爱,这个圈子仿佛一个丛林,为了圈粉、搏出位,主播们屡出奇招,常常被加之以肤浅、恶俗、哗众取宠等诸多偏见。
但我们还是惊喜地发现,依然有些人继续坚持着主播的职业本分,在节目品质上精耕细作,坚持专业性,在网络文化中释放真我,这两者在肖彬率性又颇有追求的生活方式中得以相融。